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沈珊珊:自然引力
历时半年,足迹踏遍奉贤,由区委宣传部主办、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“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”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。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、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,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。“上海奉贤”公众号推出专栏,讲述他们选择奉贤,扎根奉贤,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。
爱企谷园区正中央的广场上,电台巷、拾村阿姨等一批网红馆子门前人头攒动。一排怀旧风情的流动餐车眯着眼,也或是正在养精蓄锐。每当夜幕来临,这里的繁华都让人应接不暇。
从云间书屋上来,10楼。沈珊珊笑着把我带进了办公室。
作为爱企谷的设计总监,同时更是浙江理工大学的老师,沈珊珊和奉贤有着不解之缘。
她祖籍江西九江,因父亲的工作与农业农村有关,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乡村景观分类学。毕业后留在了浙江理工大学任教,之后遇见了现在的先生,并跟随他来到了上海。学校非常鼓励在职教师开展科研和实践,因此,在上海有不少的项目。
沈珊珊最喜欢的两个人是安东尼奥·高迪和王阳明。他们的共同点是有惊世之才经苦难打磨,受非议刁难,终于成就不世之功。特别是王阳明,以文人之身,在国家危难之际弃笔从戎,带着弟子去战场教学(相信也是最早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)。他“事上练”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沈珊珊,其实做好生活、工作的每一件小事,都是学习和修炼。
但她心中一直有个遗憾,那就是对于未来的定居城市,总觉得缺少了山水的灵韵和吸引力。
2018年,沈珊珊有机会主持参与了上海市奉贤区拾村村的景观规划设计。查阅历史资料时,知道了奉贤的来历,心里对于这个尊师重教的地方就非常有好感。来到现场,更是惊喜地发现,这里不仅有乡村的良田美景,核心区域的开泰橡胶厂由于场地主人的精心经营,园子里早已佳木成林、碧水环绕。优越的自然环境,顿时让她萌生了希望能够关注这里、长期发展的想法。
这种自然的吸引力,来自于奉贤自然的风貌、开阔的地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至今,这个项目也进入了第四个年头,疫情防控期间,园子的主人在这里种菜、养鹅、捕鱼,把日子过成了诗。
规划和设计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,更是对过去的守护。在沈珊珊的手机里,一直保存着光绪年间的《奉贤县志》。这是她从学校的图书馆里拷贝下来的。那时,还是江苏奉贤县。有时,她会对着海边那一座座古朴的石桥发呆,唐家港、狄家港、马路港……这些绵延不绝的港口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灵感,规划本来就是从无到有,而设计,更是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完美结合。
第二个“引力”,是在奉贤区柘林镇金海村。规划项目名为《爱企谷郊外农村自然研学基地·海里项目》,这个名字是时任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的提名,代表了他对奉贤高品质乡村振兴项目的期望。海里项目是和对面的爱企谷数字经济产业园联合打造的,旨在打造三生融合的乡村未来社区,以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、创业配套服务和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和安全有机的食物供应,加大区块所在区域对的项目、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、文化、公益的发展和吸引力。
“生活、生态、生产”是“海里”的核心发展理念。这是从那一座座古老的港口中衍生出来的,岁月的河流还有一些浅显的烙印,那是一个船夫、一个渔民,或者是一位先贤走过。沈珊珊从这些脚印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灵感。
“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的生活、工作甚至是信仰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,但我认为乡村、近郊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解药。打造生态良好、交通便利、配套完备的乡村未来社区,一定是解决都市生态桎梏的有益尝试。我喜欢奉贤,以后我也会住在这里。”沈珊珊说完站起来,把米白色的窗帘拉开。
晴空万里,她指着一路之隔的那些正在规划中的地方,手指像是在未来的某段时空里施展着魔法:沿着那几棵红杉树,这里是农业体验区,这里是农园游乐区,这里是酒店服务区……
采访结束的时候,她送了我一个小橘子。很郑重,笑着说:“这是我自己采摘的,很有意义。苹果的坠落来自于万有引力,而这个小小的橘子也拥有着自然引力,它来自于奉贤这片热土。”
撰稿:牛斌
编辑:夏阳
• end •
往期精彩回顾